8月21日至25日,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在江门台山举行。台山,这座被誉为“排球之乡”的城市,不仅承办了这项盛会,还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排球的热爱故事。这是台山第三次承办全运会的排球类比赛,排球已在这里扎根生长了上百年。当年,排球这项运动在侨胞的推动下,从海外跨越重洋来到台山,逐渐从乡间的空地走进专业的赛场,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基因的一部分。
在台山的街头巷尾,“台山排侠”们用他们的热爱书写着体育的故事。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,无论是在人工湖的灯光排球场还是在专业的体育馆,大家一次次跃起扣球、俯身救球,虽然他们不是专业运动员,但用淳朴的热情诠释着对排球的爱。排球,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当这座“排球之乡”迎来十五运会时,越来越多的排球爱好者涌入台山,大家不仅观看比赛,还参与到排球的活动中。台山的排球故事,正借助这个大舞台,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。
随着一声哨响,十五运会的气排球决赛拉开了帷幕。来自各地的队伍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,选手们精准拦网、巧妙传球、全力扣杀,每一次攻防都扣人心弦,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场精彩的体育盛宴。赛场外,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们热情助威,气氛热烈。
中国女排前队长、女子老将组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队队员孙玥说:“台山,‘排球之乡’嘛,排球氛围很好。”这是她第二次来到台山,而女子青年组吉林省代表队的樊响也表示:“这是我第一次来台山,早就听说这里的排球氛围浓厚。”
在台山,排球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。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看台上的观众,大家对台山的第一印象都是“排球之乡”。据统计,1956年我国参加世界排球锦标赛的12名队员中,有8名来自台山;参加1958年全国排球甲级联赛的149名队员中,69名是台山籍,几乎占了一半。这也为“全国排球半台山”的称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白天,在新宁体育馆,63支队伍、623名运动员同台竞技;而夜晚,在人工湖排球场,自发组织的民间排球赛也在进行。这里的“台山排侠”们,年龄各异,身手各异,激情四溢。场上既有身手矫健的年轻人,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人,运动鞋是球场的稀客,拖鞋才是常客。比赛的形式也不受限制,6对6、6对9都可以。虽然只是街头娱乐赛,但每位参与者都全力以赴,毫不松懈。
方浩瀚是个资深的排球迷,他坦言:“我们每周必须打一场排球,不打就浑身不自在。”而市民陈永坚被称为“独臂大哥”,他失去了一条手臂,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对排球的热爱。他说:“从小就喜欢打排球,场下观众的欢呼声让我更有拼劲。”
在台山,几乎每个人都爱打排球、看排球。据不完全统计,参与排球活动的市民接近35万人。来台山,如果不看一场排球、不打一场排球,仿佛旅程的拼图缺了一块。
台山还举办了“侨VA”(台山侨乡男子九人排球赛)等高水平赛事,通过村级、镇级的选拔,覆盖台山全市,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。今年春节期间,“侨VA”赛事火热进行,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赛。
如今,台山不仅是排球的发源地,更是排球文化的传播者。台山先后向各省区市输送了542名优秀运动员,培养出国家级运动健将62名。近年来,台山向国家队输送了4名排球运动员,培养了20名高等院校的新生。
台山市持续深化排球运动发展布局,通过完善训练体系、打造特色赛事IP,进一步擦亮“排球之乡”的名片。预计年内竣工的和力体育中心将配备18个室内排球场,推动体育经济与城市品牌升级。
“我们希望让全世界看到,台山排球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精神,一条联结当地人与海外侨胞的文化纽带。”广东和力体育副总经理甄平俊说。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
本文由: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